乡下人春节感怀 亲情●乡情●公益情 提前值班、换班,2月4日,我可以提早三天回老家了。
2月4日上午,整理完行李,再开车到古道公益工作室,带上要分发的10来位同学们的心路杯征文集与奖品,出发回家。
高速路上,车比平时多了很多,是许许多多匆匆赶回家准备过年的人们吧。回家的感觉轻松而快乐,家也是每一个在外游子最温暖的避风港,没有工作的压力,再大的事,也等节后再说。曾经的我,这个时候在家乡,经常是呼朋唤友与他们小聚,而这几年,我则是选择与当地的义工小聚,在当地工作站与他们探讨公益的开展。也许,这便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,对生活的选择吧。所有的选择无所谓对错,只是适合,只是自己对时间的把控。有一点,我与几位朋友、同学的观点是一致的:简化朋友圈。
4日晚,借宿在县城弟弟家,而爱人与儿子,则到爱人的娘家住,方便与家人的沟通。
2月5日上午,爱人、儿子、我三个人从县城出发,10:00准时到游洋中学,在校门口,统一发放心路杯征文集与奖品。这是一批高一的学生,刚从中学毕业,到县城各处读书,平时查访是很难遇到他们。而部分未到的同学,当天下午3:00,我们到他们的家中发放。对于出身农村的孩子,读书,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起点,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,他们所受过的教育与帮助,都会深刻影响他们的一生。5日下午,爱人开车回到县城娘家,而我,则与儿子就在乡下老家,准备过年。
2月6日,在乡下老家,路过一些村部,见到公布栏里的宣传、工作、制度等,因风吹日晒,纸上的字全部已经消失,只剩下发皱发黄的纸。国家的种种惠民政策,似乎亦如此常常受到忽视。
2月6日晚上,侄子生日,没有大人操心,下一代最大的带头,他们自己热热闹闹在新盖的套房中,开心地happy起来了。在城里,什么事,都是大人操心,在乡下由同辈份的自行处理,对于孩子们,有不一样的感觉,也更能感受家族的氛围吧。
除夕(2月7日),兄弟、媳妇、孩子们都回到老家,也是一家人在老家最齐的时候,因都是晚上开始聚餐,所以白天反而有时间到四周逛逛,小溪两岸,建起了步行道,有一些城市里河道旁步行道的感觉,如果真的能绿化、建设完整,是不错的散步之选择。
村里旧厝的四周,也建起了许多新楼房,由于地皮的限制、规划与监督的缺失,总体显得零乱。农村新楼房,多数是单门独户,原来的四合院生活,在乡村,也开始慢慢变得遥远。就以我家所住的三进厢四合院来说,原来住25户左右大家庭(约180人左右),目前仅1户人家在此常住,而且仅1人。曾经鸡犬相鸣,人声鼎沸,而今走过走廊,除了你,还是只有一个你。我曾经所就读的小学,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,原来500多人,目前仅5人,不知道什么时候将关闭。我跟我儿子说:“校门口的这个汽车标志,是什么?”儿子说:“提醒这是学校,小心驾驶。”我开玩笑说:“这是提醒我们:这里只有两名学生。”
除夕之夜,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,一起吃年夜饭。现在的年夜饭,已经完全不是上海女到江西男友家所看到的年夜饭,而是由我们这些在外回家的人掌厨,所以城乡已经没有区别,只是因用柴火灶煮,更有过年的感觉。在农村所建的房子,也比城里宽敞舒适、四面采光。饭后到村里散步,在家门前,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。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,早已经沦落为大家聊天时偶尔看一看的节目了。凌晨00:00,各家各户同时放起了鞭炮、烟花,祝愿新年顺利、幸福。
正月初一(2月8日),霜降,这在乡村是常有的事,工作后在老家时间少,也开始觉得新鲜了。初一是大家寻亲访友拜年之日,大家到亲戚家,互相祝福新年发财。当太阳从西边渐渐落山时,家庭的聚会,开始拉开序幕。一桶好酒,几个兄弟姐妹,围在一起,聊一年来的际遇。
有固定工作的,收入相对稳定、轻松;而打工的,则辛苦得多。农村出生的人,在学习方面,较多的是自生自灭,有成就者,相对少。多数是在外打工,四处奔波。背井离乡出门打工,把年迈的父母与幼小的孩子留在农村,也是多么的不舍与无奈。
谈话中了解到村中适龄结婚男青年有13位(有些是1984年前出生),因经济原因,未能找到对象。现在本乡镇当地人结婚聘金是18万元,同时要求农村与城里,都要有一套房子。即使这样的条件,能找到对象,也是幸运,因为适龄的女青年,基本都已经成亲;特别是本村,似乎没有未婚的女青年,我想,计划生育也是此祸根之一吧。村中的高楼大厦,90%以上是有固定工作、在城市里打工者所建,低收入者基本是在家务农或在村打小工的,文化水平不高,培养孩子能力不强,亦没有能力重建家园,造成贫穷之循环。而政府对老人们每个月80元的补助,不知道是不是已经真正为百姓着想?
正月初二,对于仙游,是禁止探亲访友的,却成了同学、朋友聚会之日,反正聚会不要到任何人的家里去,直接到酒家就可以了,于时酒家、当地旅游景点暴满。家人带着孩子去参加她高中同班同学聚会,我则在街上游走,看看县城的街道是否依旧。
正月初三,仙游当地人做寿的日子。不管长者是哪日出生,逢十(50岁、60岁、70岁……),都在初三做(祝)寿。家里的人员,都会被分配到做寿的亲戚家去祝福喝酒,最年长或者最有说话份量的,一般被安排到最受人尊重的家庭去,看来也是有尊贵之分的。这一天,也正好是我儿子的农历生日,于是他也经常名正言顺蹭吃蹭喝的。初三之夜,烟花此起彼伏,在农村,烟雾很快就会散去;若在城里,会造成污染影响别人的生活。
正月初四(2月11日),睿睿的小学老师飞哥一家三口,旅行中拐到我老家,顺路一起到麦斜岩风景区游玩。中午一起吃睿睿妈妈用柴火灶煮的饭,并参观了我们村的旧厝与三进厢的四合院。他们觉得二楼能连成一片,是非常少见的,值得一看。老师远道而来,让我们感到欣慰,师生情谊,在毕业之后,才是更真的展现,这也是我春节,唯一接待的朋友了。本来准备与同样关注公益的同学ZLT会面,因时间错过,只好做罢。
这几天,有非常多的年轻人相亲、结婚,春节已经成为在外打工的农村人结婚的良辰吉日了,或许,也只有这一小段时间,大家才有时间在老家,相亲并处理婚姻大事。
初四晚9:40,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16分钟的到乡村实地采访节目《古道义工:情暖寒门,深山有爱》,于时提前30分钟,在微信公众号、微信群、微博等平台,向义工朋友们通知。大家在同一时刻收看节目。做一个16分钟的电视节目,其实是写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,然后剪辑播放,实属不易。第二天,记者们又把所有视频中的语言与视频截图,仔细编辑并在新闻频道公众号发布,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呀。从新闻记者的报道与编辑中,我个人感到公益不仅仅是温暖贫困家庭的孩子们,也温暖与感染这个社会所有善良的人们。
正月初五(2月12日),仙游叫做“做大岁”,吃完早餐,便踏上还回福州的路程,因为初六,我要值班。许多在外打工的乡亲,也在此前后数天,踏上回城的路程。乡村也因此,有些人去楼空的感觉。
乡村在城市的冲击下,不断改变自己的方式,以求生存,虽然它们并未享受到现代化发展的多少福利。农村人在乡村劳作已经无法满足子女的教育与养老问题,出外谋生是必然的选择。而政府、社会如何对待农村的发展问题,是个非常严峻且必须面对的问题,希望所有的政策与支持,不是一纸空文。
|